秦始皇翦灭六国,一统天下后,马上就制定了显示君主无上权威的尊君抑臣的朝仪。据史书记载:“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4]这就是说秦采择六国礼仪,尊君抑臣,依照六国典制施行。可惜秦礼焚于火,已难评述。后来叔孙通在汉代制朝仪,曾参考过“秦仪”,大概保留了一些内容。为了强化这种尊君抑臣的政治伦理观念。秦始皇议定帝王称号,君主称皇帝,命曰制,令曰诏,书曰奏,天子自称朕,并规定了母号及妻妾之号,帝母称皇太后,帝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美人、良人等等。这套称号所反映的实质就是君主的绝对权威。
祭祖是封建时代重要的尽孝方法,也是伦理文化的中心。而祭祖礼制又主要反映在宗庙制度上。秦人建国于周王畿故地,因此在宗庙祭祀方面,又有继承周人习俗的方面。秦重视宗庙祭祀,秦始皇在世时,命李斯“修宗庙”[5],秦始皇死后,秦二世于公元前209年“令群臣议尊始皇庙”[6]。群臣依《礼记·王制》所讲“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的规定,置七庙,尊始皇帝为“帝者祖庙”。可见,秦虽以法治国,然议定宗庙制度,却是儒家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