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牧师日记》剧照(5张)不久前来到昂布里古担任神职的青年牧师正在念日记,他只愿在日记中向教徒和上帝袒露心声 初来乍到的牧师过着孤苦清贫的生活,却并没有得到教众们的接受和理解 他深感村民们的浅薄、顽固、注重实利和对生活的厌倦是产生邪恶的温床 但是,他的忠告和规戏收效甚微,人们反而劝告他不要过分执着于献身精神 牧师拯救了伯爵夫人的寻魂却招来了人们的谴责,说他破坏了一个家庭 最终,心力交瘁的牧师死于胃癌 克罗德·莱杜青年牧师让·里维尔伯爵Rachel Bérendt伯爵夫人妮科尔·拉德米拉尔尚塔尔伯爵的女儿André Guibert托西的牧师妮可·茂瑞路易丝小姐尚塔尔的家庭教师Martine Lemaire塞拉皮塔Antoine Balpêtré德尔本德医生Bernard Hubrenne达弗里蒂Jean Danet奥利维耶伯爵的侄子Gaston Séverin大教士伯爵的叔叔Jeanne Étiévant管家Léon Arvel法布赖加斯Martial Morange副市长Gilberte Terbois迪穆谢尔夫人Germaine Stainval咖啡馆顾客Yvette Etiévant女佣Léon Carré、Robert Sussfeld乔治·贝尔纳诺斯罗伯特·布列松Guy Lefranc罗伯特·布列松Léonce-Henri BurelJean-Jacques GrünenwaldPaulette RobertPierre CharbonnierRobert Turlure音效Jean Rieul、Roger Corbeau、Robert Juillard演职员表参考资料来源青年牧师青年牧师演员克罗德·莱杜克罗德·莱杜配音-初到乡下教区工作,患有严重的胃病 性格敏感、忧郁、坚忍,也有些固执 他以拯救人的灵魂为己任,在日记中写下自己与上帝的交流的心得 面对人们不再看重信仰的现状,他努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来改变这一切 但得到的却是周围人的冷淡和误解 他痛苦万分,也一度动摇过,但到最后仍坚持住了自己的信仰 伯爵夫人伯爵夫人演员Rachel BérendtRachel Bérendt配音-尚塔尔的母亲 她因儿子夭折而精神抑郁,因丈夫的婚外情和女儿的蔑视而心灰意懒 命运的乖戾使她迁怒于上帝 在牧师劝导下,她决心重拾信仰 她写信给牧师述说精神解脱的快乐,却在当晚因心脏病发作而突然死亡 尚塔尔尚塔尔演员妮科尔·拉德米拉尔妮科尔·拉德米拉尔配音-伯爵夫妇的女儿 她把内心中的痛苦和愤怒全告诉了牧师:父亲与女教师私通,而母亲沉浸在丧子的伤痛中,对她没有一丝爱意 她决定要离家出走,用堕落来报复家人 伯爵伯爵演员让·里维尔让·里维尔配音-村子里的地主 专横,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对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都没有同情心,更不把乳臭未干的青年牧师放在眼里 当妻子猝死后,他认为是青年牧师是“凶手” 塞拉皮塔塞拉皮塔演员Martine LemaireMartine Lemaire配音-村子里的小女孩 是主日学校里唯一能回答青年牧师提出的问题的学生 青年牧师曾误会她与朋友合伙嘲笑他 而实际上,她对青年牧师怀有深深的敬意,试图保护他 德尔本德医生德尔本德医生演员Antoine BalpêtréAntoine Balpêtré配音-退休医生,喜欢打猎,有传言说他性情凶暴 在为青年牧师诊察时,他称自己不信仰上帝,但又说从青年牧师的眼睛看出牧师是个虔诚忠实的人,是和他一样的与众不同的人 不久后,他死于枪支走火,人们又谣传说他是自杀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布列松从众多信奉天主教的候选人中选中了瑞士演员克罗德·莱杜 他们每周日都在一起讨论角色,持续了一年多 莱杜还在修道院住了一段时间,熟悉牧师的举止,以便能够按布列松的设想,成为一个人物模型,而不是演员,呈现一种无意识的、本能的状态 该片中其他角色的扮演者很多不是职业演员,常常是布列松觉得面熟的人 该片的拍摄地点加来北岸正是小说作者贝尔纳诺斯的老家 获奖时间获奖奖项获奖方结果1951年第16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罗伯特·布列松提名国际奖罗伯特·布列松获奖国际天主教电影视听协会奖罗伯特·布列松获奖意大利影评人奖罗伯特·布列松获奖1954年第7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电影奖-最佳外国男演员克罗德·莱杜提名获奖记录参考资料改编之争围绕乔治·贝尔纳诺斯的小说《乡村牧师日记》的改编,法国电影界发生过一场争夺 在贝尔纳诺斯去世前,编剧让·奥朗什和皮埃尔·博斯特曾完成过一个改编剧本 奥朗什和博斯特的剧本试图通过夸张的动作和紧凑的语言赋予作品一种小场景戏剧性色彩 他们删除了德尔本德医生一角,重新编排了重要对白,用一个小人物绝望的哭喊结束电影,还把尚达尔与牧师的对白变为女孩朝神圣的主人吐了一口唾沫 因此,贝尔纳诺斯并不满意他们的剧本 贝尔纳诺斯的朋友雷德蒙·布鲁克贝格尔也尝试过把《乡村牧师日记》电影化 他以自己的职业风格重写了作品,强调教区中的同流合污,以凸显和加剧牧师的焦虑 这种改编同样不能令贝尔纳诺斯接受 1948年,布列松应制片人皮埃尔·格尔恩之约,开始创作《乡村牧师日记》的剧本 同年7月,贝尔纳诺斯去世 格尔恩研读了布列松的剧体后,决定离开这个项目,但他把版权卖给了布列松 后来,贝尔纳诺斯文学作品的负责人阿尔贝·贝甘接受了布列松的提议,法国国家制片局同意为该片注资,至此,布列松在这场改编之争中胜出 改编策略布列松认为一部卓越的文学作品的现实就是这部作品本身,文学作品的描述无法离开文学,为了忠实于原作,必须把握语言的主干,因此他把“忠实于小说文字”作为影片的创作原则,为影片定下了策略:仅做删减,绝无增添,尊重原著文字,突出文学性 上映日期上映国家/地区上映时间法国1951年2月7日西德1952年4月8日美国1954年4月5日瑞典1955年10月17日芬兰1961年12月15日澳大利亚1970年6月7日捷克1999年7月5日中国香港2002年11月16日制作发行参考资料布列松在改编伊始声称要采取忠实原著的作法,影片确实证实了这一点 他紧紧把握住原作主干,因此给人以忠实原作的印象 然而,他的“忠实”是创造性的打破原格局的最隐蔽、最内在的形式 影片始终用贫乏的画面的取代小说中富有感染力的具体描述 如果布列松“忠实”原著,影片就不应该拍成这样 他是有意采取了完全相反的做法 与小说相比,影片更具“文学味” 他对原文的尊重归根结底不仅是一个惬意的约束,而且是创树一种风格的辩证因素 该片的问世,使电影改编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它的忠实性与独创生的辩证关系可以归结为电影与文学的辩证关系 这里已经不是移植,尽管非常忠实,非常巧妙;更不是带着深深的敬意自由地汲取素材,以便便拍一部与原著并峙的影片;而是依据原小说,通过电影形式,构造一部次生的作品 这不是一部与小说“媲美”的影片,而是一个独立的美学实体,它仿佛是由电影扩充的小说 该片给人们的启发是,利用小说与电影的差异,通过影片强词小说的存大,比利用两者的共同点把小说“化”为影片更见成效 (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评)尽管影片的形式显然与外界隔绝,但是该片将自己放置于广阔的天地中 它是一部书写在笔记本纸页之间的电影,而背景是充满光与声的田野 日记赋予牧师的专注力与自律力让他在最后的时刻获得灵魂的升华 他实现自我认识的严格工具——他的书写——让他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形象,并因此让他与耶稣合一 通过一种相似的文本戒律,布莱松能够和“他的”主题——一本小说合一 经由电影的形式超越电影,他成功地进行了一场关于改编的伦理和潜能的革命,他以视觉和声音“演绎”了一部小说 与其说他成功驾驭了自己的主题,不如说他真正与主题融为了一体 (美国电影理论家达德利·安德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