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的思想价值,在于它以极其丰富的历史事实证明:政治统治的存在、巩固和发展,离不开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为它作序的宋神宗,为它作注的胡三省,为它作全面阐释的王夫之,都十分强调它的这个价值。书中对“生民”“民心”“民事”的重视,是司马光历史观上颇有光彩的一面。《资治通鉴》又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它所引之书多达三百二十二种,“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3],被誉为“后世不可无之书”[4]。
司马光能够同司马迁并称史学上的“两司马”,是跟《资治通鉴》作为编年体通史的多方面成就相关联的。《资治通鉴》对宋代和后世的史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补撰,改编,续作,注释,仿制,翻译,评论,诸家蜂起,蔚为大观。宋人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元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清人王夫之的《读通鉴论》、毕沅的《续资治通鉴》等,都由它繁衍、发展而来。近人张须撰《通鉴学》一书,总结了《资治通鉴》在史学发展上的影响。